前沿拓展:新疆民族女性服装特点图片
刚刚结束的三天元旦假期,我们几个小伙伴临时起兴去伊犁跨年,今年的新疆是暖冬,气温刚刚好、时间刚刚好,一切都刚刚好,于是就有了这场难忘又美好的旅行。
这次,我和一群小伙伴可以说是舟车劳顿但收获十足。三天时间我们从乌鲁木齐出发,直奔伊犁,在伊宁市停留的两天里,我们只希望时间慢点、再慢点。

如果时间允许,真想在这儿住上一个月,租一个小小的院子,可以挨着市区也可以离开热闹和繁华,总之是在这片美丽的土地。和好友一起,趁着月色彻夜闲聊,看晚的电影,交一个陌生的朋友。白天睡到自然醒,梳洗打扮,吃吃当地有名的抓饭烤肉,逛街、逛集市、逛夜市......一切都变得很慢很惬意,睡觉都会比平时更加有质量,因为这里的一切都是新的、安逸的、令人放松的。

但是我们的时间只有两天,两天也有两天的玩法,把其中的一整天交给喀赞其,是这次旅行做得正确的决定。
现在回想起来,喀赞其是蓝色的。

这里的天是蓝色的,蓝天下的建筑都是蓝色的,每个人也都是蓝色的。这种蓝不忧郁,这种蓝有冷色调不具备的温暖,这就是喀赞其蓝。
这种冷色调里的暖,来自这场旅行意外认识的一个维吾尔族姑娘,穆凯戴斯。
我们相识在开往伊犁的火车上,列车从南疆开往北疆,我们在乌鲁木齐上车,她在南疆支教,准备回家跨年。相似的年龄,相同的旅行爱好,我们很快就无话不谈。一路上,她都在给我们介绍即将身置的美景、即将品味的美食,她甚至说我们可以住在她的家里。
这样的热情是新疆人独有的,是这个昼夜温差极大的偏远区域独有的浪漫和风情。

天下民族一家亲,在新疆不是一个漂亮的口号。

列车开进伊犁已经是凌晨了,整个世界都被雾蒙蒙的灰色裹挟着。
终,我们没有去他们的家小住,因为已经预定的宾馆无法退订。
在车站,临别之际,她说自己先回家休整下,等天亮了做我们的向导,带我们玩转伊犁!
假期只有短短三天时间,再热情好客,我们也以为这不过是句客套话,谁想,我们在宾馆只是简单地休整后,她发来了微信,约我们在喀赞其老街见面。
现在还清楚地记得,伊犁并没有北疆冬天特有的严寒。(伊宁市位于伊犁河谷,逆温层区域。)那天是零上六度,比起乌鲁木齐的零下十几度,阿勒泰地区的零下二十几度,伊犁的冬天很是柔和,虽然是零上,但地上依旧有积雪。

这是一个冬天可以看见雪但并不寒冷刺骨的地方。
我们匆匆打车赶到喀赞其,她已经远远地在等着我们,彼此见面都还延续着昨晚相谈甚欢的喜悦,她告诉我们,只要有她的朋友来伊宁,她一定会带他们来喀赞其,因为这一条老街不但很美,而且见证了他们整个伊宁市的发展。
进老街之前,她问我们有没有听说过圣托里尼,那个因为蓝色而出名的小岛。

我们说,那么有名的地方,当然听过。其中一小伙伴说,“我还用过圣托里尼的图片做过电脑屏保呢。”听完,她笑了笑,说,那你的电脑桌面该换一换了。
走进【喀赞其民俗旅游区】,我们才知道她刚才为什么要问圣托里尼,这里的蓝和大洋彼岸的圣托里尼如出一辙。
以往图片里的圣托里尼蓝,让人觉得不可亲近,那里的蓝就是蓝色本来给人的感觉,干净却忧郁、深沉、可望不可及。

这里的蓝不同,这里的蓝增添了新疆特有的生命气息,这里的蓝是活着并缓缓流淌的颜色,是海洋生命初的本色。

进了喀赞其,戴斯先带我们去参观了一个巴依老爷的旧居。大大的庭院,外墙蓝白相间,有一口井,井里至今还有水,里面的摆设很有少数民族风情:少数民族餐具、少数民族桌布,看着墙上一幅砂画,戴斯说,这幅画就是喀赞其的过去。

喀赞其的维吾尔族从南疆喀什迁徙而来,他们将南疆的民族风情和北疆的民族风景结合,他们来这里,把画里的土路变成了柏油马路,植树、建设,可是有些东西是画里面延续至今的——马车、蓝色的小屋。

戴斯听说我们刚刚是打出租车来的,露出失望的表情,你们应该坐马车的,你们真的应该坐马车的,你们出来怎么没坐马车呢?她连问了三遍。我们好奇,现在的马车还能和画里的马车一样吗?她说,肯定是有区别的,但就是因为坐马车的人越来越少,马车的生意没有那么好,才会导致这样的恶性循环,要是你们来,都能抢着要求坐马车,那画里这些景象肯定会再现的。

说完她很是怅惘,我们赶紧表示下次出行一定找马车坐,她这才稍有缓和,情绪来得快,走得也快,不一会儿到了中午。

她说有惊喜,这里有一家茶馆和她从小吃到大的面肺子、米肠子,我们一定要去尝尝。
面肺子在一家蓝色的小房子里,我们去的时候店里已经满是人了,好不容易等走了一桌,我们坐下,戴斯去点菜,店家看到戴斯亲切的从后厨走出来和我们打招呼,那种感觉,就像是我们也是他们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面肺子、米肠子都好吃,可以爆炒也可以浇汤,我们各样来了一份,爆炒得比较辣,味道比较重,面肺子口感软糯,既有面的韧劲又似乎可以入口即化,米肠子特别香,一粒粒饱满的米,中间还夹杂着胡萝卜、碎肉。
热腾腾的面肺子、米肠子为旅途增加了不一样的烟火气,而这样的烟火气是可以被带走的,可以留存下来的蓝色。
吃完米肠子、面肺子,我们慢慢悠悠地走进老茶馆,这里已经很现代化了,但是蓝色的基调是始终不变的,蜂蜜蘸馍馍片,大家吃过吗?反正来这里之前我是从来没这样吃过的,但是居然出乎意料的好吃,既健康又美味!
带着满身烟火气,我们一起在街上散步,戴斯给我们讲她小时候上学的经历,给我们讲他们家里的趣事,给我们看她弟弟妹妹的照片和支教的学校里,一年级小朋友们的运动会视频。

我们也给她讲述了我们的生活,乌鲁木齐的美景、美食,她听完对水上乐园和一家清真的炒米粉很感兴趣,我们约定了过年再见,在乌鲁木齐想见。
第二天戴斯要和他的家人们一起去看爷爷,我们继续我们的伊犁之旅。第二天很充实,我们打卡了伊犁河、林则徐纪念馆、网红冰淇淋店,拍了好多照片、吃了好多美食,可是后,天边的后一缕阳光落下,我们面面相觑,彼此的脸上都是失落,我们都知道,那是在想念昨天的朋友。

时光荏苒,弹指刹那,美好的时光总是那么快的就过去了,夜晚,回到家,躺在床上久久无法入睡。我明白这种感觉是思念,思念旅途中热情的好友,也思念那个地方,喀赞其,思念那抹蓝。
去之前,喀赞其蓝只是网红的颜色,只是属于喀赞其的生命象征,但是现在,那种蓝也流淌进了我的生命,是与人为善的热情、是人与人之间和善的标志,是石榴籽精神照进了现实。

旅途总会给人留下点什么,可能是纪念品:冰箱贴、工艺品、小摆件;可能是旅行照片,哪怕照片里摆着老套的动作也能在多年后看着就不由自主地微笑;也可能是一段回忆,一种感情,无法割舍,更无法寻回,因为那就是旅途中真实的无法复制的自己和那个无法复制的美丽的维吾尔族姑娘。

她让我懂得了太多,陌生人之间原来可以这样一见如故,陌生人之间原来可以这样的坦诚,陌生人之间原来可以这样不计较任何回报的付出,陌生人原来也可以变成素未谋面的朋友。
再见,喀赞其,再见了,穆凯戴斯,我的好朋友。
尽管我们都知道未来一定会再会,或许是春风吹绿了那拉提的细草;或许是杏花漫山开遍;或许再有一个短暂的假期,我们都正好空闲。或许是下个月,也或许会是下一年,时光仓促,可是我相信,我们都不会变。
-完-
拓展知识:新疆民族女性服装特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