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拓展:元代女性服装发型图片
1.贵族骑士服饰

质孙衣、辫线袄、凉帽、披肩和弓根据内蒙古乌盟达茂旗出土纳石失辫线袄、察哈尔右翼前旗出土印金提花袍、甘肃漳县汪世显墓出土钹笠帽、故宫藏红地龟背团龙凤纹纳石失披肩、新疆乌鲁木齐盐湖古墓出土木弓等实物复原。
腰带根据陕西宝鸡出土陶俑、宝宁寺水陆画上的形象复原。
弓囊、佩刀、匕首、靴等物根据刘贯道《元世祖出猎图》上的形象描绘。
这是元代国人中的高等级,前一人身份稍低,头戴藤编笠帽,发式为婆焦头,身穿质孙衣,脚穿长靿软皮靴,肩围披巾,腰束蒙古式皮带,另有一条汉式带扣腰带专用于佩刀、弓囊、箭袋等物,拄弓伫立。后一人头戴凉帽,帽后垂有珠饰串,身穿辫线袄,腰束红鞓金[图片]腰带,带上佩银鎏金腰刀,脚穿长靿翘尖皂靴,右手叉腰而站。
2.后妃、宫女服饰

后妃姑姑冠和袍服根据内蒙古乌兰察布四王子旗古城出土实物残件复原,并参照元世祖皇后、元英宗后等肖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复原。
手镯采用江苏苏州盘门出土实物。
宫女服饰根据山西平遥双林寺泥塑、西安湖广义园出土的元代女俑、参照内蒙古博物馆藏棕色印金罗对襟夹衫、江苏苏州南郊吴王张士诚曹氏墓出土的菱纹提花裙复原。
围髻采用私家收藏实物形象。雕漆食盒采用故宫藏品绘制,为元代漆工张成代表作品。
后妃头戴姑姑冠,又称“故故”、“固罟”、“顾姑”、“鹧鸪”等,都是相近谐音的名称,这是元代后妃及大臣之妻的专用冠饰,其他阶层妇女不可服用。其制作据《黑鞑事略》记载,是用木为骨胎,外面包一层红绢,顶上用柳条或银片做成枝形,外表包青毡,冠上一般还要加缀珠宝,饰以羽毛。姑姑冠的两侧耳前和后脑垂履冠帔冠带,耳饰用珠串垂挂两侧面颊。身穿交领窄袖锦袍,袍的两侧开衩至腰线,衣领、袖口处相拼宽边锦缎,缀以金线,脚穿翘头缎靴,后妃坐于锦墩之上。
宫女梳高髻,髻前插金梳、金花和围髻,金梳、金花见于唐宋部分,围髻之饰始于南宋,一般上部是一条弧形坠花金梁,梁下悬挂若干串小珠子。身穿交领小袖镶边短衫,系长裙,外罩短半臂,手捧雕漆食盒。
3.武将嵌银甲服饰

武将的胄根据日本福冈元寇纪念馆收藏的实物复原。
铠甲戎服根据《中国兵器史稿》图录,参考山西沁水县出土彩绘武士俑复原。
兵器根据新疆盐湖古墓出土实物,参考山西宝宁寺水陆画上的形象创作。
元将头戴铁胄,胄前有遮眉、舞擎,这已为清代的职官胄开了先例,胄的左右两侧和项后装有布料为面,钉有铜钉的护耳顿项,以帛带系结颔下。铠甲的身甲是皮革制成,胸背甲连为一体,形似清代马甲套于身上,右侧腋下开合,肩上联有铁甲片编缀而成的披膊,以布为衬里,锦缎做包边,胸甲片和侧腋下镶嵌有银饰条和银花片,一为装饰,二为增强防护果。腿裙也是铁甲片编成,蓝缎包边,分左右两片围裹、系结于腰间。铠甲内穿白色质孙衣、白裤,脚穿翘尖薄底高靿靴。臂套革制护臂,双手握长柄战斧,腰佩剑。
4.武将錾花铜重甲服饰

铜甲根据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出土实物复原。
铁胄根据日本博多元寇纪念馆收藏实物复原。
皮靴按照宝宁寺水陆画形象描绘。
铁锏根据镶嵌大锏实物描绘,与腰刀一样都是参考《中国古代冷兵器》收录的私家藏品的造型。
这是一套早期蒙古汗王国时期的铜甲。武将戴云纹鎏金顶铁盔,盔下垂铁甲生顿项。身穿由胸甲、腋甲、护肩甲、护臂护腕甲、护腿、护胫甲和前后裆甲组成的全套铠甲,甲为青铜制,表面錾刻有荷花、龙、虎、鱼等图案。身甲、臂甲、腿甲都是由上、下两至三大块甲片连缀而成,连缀用铜丝,连缀成后钉缝在皮革内衬上,内衬的边缘部位都包镶有毛皮,铠甲内穿蒙式戎服,脚穿高靿靴。武将腰挎腰刀,手握铁锏。
整理自360个人图书馆和刘永华先生《中国历代服饰集萃》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拓展知识:元代女性服装发型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