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拓展:满族女性服装地位
导语:自古便流传"民以食为天",但人们常说的"衣食住行"乃人之生活四大件中,衣排在食的前面。越过原始时代,我们祖先仅以几片棕叶遮羞的时代,往后的时代衣确实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如今我们生活富足,几件衣服已经不成问题,但我们追求衣服的样式更加丰富化。可是,在古时候制衣技术受限,生活水准较低的情况下,各个朝代的服饰都是如何随着地域和历史演进不断变化的呢?
一、汉朝魏晋女性外形大不同我们通常能通过一些刻画古时候人们生活的影像作品了解古代人们的服饰演变,在电视剧《汉武大帝》中可以看到,汉朝女子的妆容偏爱肤白,经常用脂粉抹匀全脸。
在汉朝,女性流行裙装,比较经典的款式就是"榴仙裙"。这类裙子重重叠叠,有许多层,但穿起来并不会闷热,因为每一层的布料都十分轻盈。并且这类服饰要求每一层的领子都得要露出来,以显示层次感,女性可以堆叠穿上三层以上,因此这类服饰又被称之为"三重衣"。

当时的色彩并不丰富,黑色是人们普遍穿着的颜色,人们也多穿颜色暗沉的服饰,并且那时流行肥大的袖口,层叠的样式不会显得人小气。
在戏曲昆曲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昆曲演员的头发都是一圈一圈的紧贴鬓边额角,这种发型被形象地称为"铜钱头"。这种发型并不发源自昆曲,而是从魏晋南北朝时期从民间开始风靡起来的。
魏晋风骨大家都听说过,那时的文人类似"竹林七贤"喜好浪漫,风流的魏晋人钟爱纱制或绸缎式柔软的长裙。细长的裙摆垂感重并不蓬松宽大,但张开摆于地上也要有5尺的幅度。这时的衣袖不同于汉朝讲究实用性,衣袖口都开得肥大,且精致地在袖口插上几缕各色袖贴,条纹色彩相间的摆在长裙的下沿,富有层次感,许多少女都喜欢这样的装饰,显得俏皮活泼。
从一些敦煌壁画中看到的身姿妖娆的女性,她们除了衣裙设计亮眼,头型也是五花八门。为流行的一款头型除了铜钱头还有丫鬟头,其实就是中分,将所有头发在脑后固定成一个小发髻,从远处看正面就是一个丫鬟的"丫"字。或者是,将头发正中的头发竖着向上梳成直立发髻,佛教中这被称为"飞天髻"。
二、唐宋元明清女性审美变化两极化到了唐朝,由于盛唐时期的对外开放,经济繁荣,社会欣欣向荣和谐安定,再加上那时唐朝在服装制作工艺上的技术技巧领先。这都促进了唐朝服饰文化的急速发展,这时人们的外形打扮五花八门。
唐朝对女性的审美是"丰满美",那时颇为流行一种叫"袒胸装"的服饰。袒胸装顾名思义,酥胸半露,这在王朝历史中是服饰上的重大突破。彼时,富贵人家中流行披帛,且女性长裳轻薄,优美身姿若隐若现,这样的设计颇有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性感果。

如果说唐朝时期的标准美人图景是浓烈艳丽的牡丹,那宋元时期的标准美人就是月下素雅清丽的昙花。
宋元时期的美人多是娇弱唯美的才女,依依袅袅地半欠身姿。身材标准也一改唐朝时期的以胖为美,而是偏向"瘦长窄",有些类似现在的纸片人身材。
这时的女性再穿拖地长裙,两袖长拖华丽根本就撑不起来,而且显得累赘。此时的流行服饰便是衣长不过地,可以露出鞋子部分。因此这时,人们便开始把更多心思放在鞋子的设计上。
在元朝时期,一种尖头鞋开始流行,鞋头尖尖翘起一个硬硬的小头来,鞋多为布制的。也有些权贵人家乐意用丝,或绸缎、锦来制作鞋面,这类鞋在视觉上会把人的身形拉得更修长,这也成了露出鞋面的好处。

在许多清宫戏中看到各种娘娘的服饰,与往代有很大不同,更为新颖。
清明两朝的服饰在剪裁上干净利落,不是宋元时期那种垂感重,摇摇曳曳令人觉得没劲,而是大片连着的剪裁,上下两片。样式各异,有稍微大袖口的但并不影响日常生活,也有窄小紧袖口;有上下衣分开的,但也有上下连体的大片连裁。这类服饰适合叠穿,显得有层次感。这类服装属于满族扮相,通常满族女性就爱穿长袍配上马褂。因此这类服装的版型特殊,剪裁要求也没那么高。为了凸显大方得体,那么,在用料上就要求硬一些的材质或者有质感一些的面料,比如锦帛,或者罗缎。色彩也十分丰富。其中宝蓝,皇室黄,尊贵紫都是达官贵人或宫廷妃子的。
另外,从明朝开始,扣子在服饰制作中投放使用。通常这类扣子不类同于现代扣子,而是有精致雕纹或者由玉石制成的扣子,在服饰中起点缀的作用,也不失为服装中亮眼的存在。
三、民国到现代,女性愈发开放到了民国时期,由于西洋文化入侵,服饰的样式一下多了起来。有许多从国外传入中国的服饰,例如短至膝盖的西洋裙,或者有蕾丝、水钻、宝石点缀的裙装,这些我们一律统称为"洋装"。甚至有些人在结婚时选择穿圣洁的白色西洋礼服,这也算是一种新式的潮流服装。
说到民国服饰,就不得不提起中国特色的"旗袍"。贴身修饰身形由丝绸面料制成的长裙,在大腿侧处的开缝是特殊的关键设计所在,以红色旗袍为中国风。旗袍的领子也是亮点所在不论是低领还是中、高领,都有中式扣子的设计。袖子较为普遍,不会设限,什么样的袖子都有。
结语:中国女性的外形变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中国女性的精神解放的进程,从原先的保守刻板到如今的各色各异,都不失为一种透视女性地位变化的方式。
参考文献:《中国服饰变化》《旧唐书》《民间服饰》
拓展知识:满族女性服装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