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拓展:35到40岁女性服装
上周,与几个朋友一起跨年,大家围坐着,感慨时间的飞逝,一位女性朋友突然说道, “诶,我还没过生日,现在算29还是30?” 或许,如若不是她即将迈入“三十而立”的年纪,这个问题可能压根不会发生。 跨年那几天,“年龄焦虑”的话题在网上又被提起,不少人已经将对抗年龄焦虑列为新一年的目标,也有一些人仍在emo, 感慨着“越长大,越焦虑”。 对于年龄增长这件事,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于谈论那些随年龄增加而减少的东西,比如青春、体魄和不再平滑的肌肤…… 而对于那些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的东西呢? 或许它们比我们想象的更值得关注。
去年9月,美国女演员Gwyneth Paltrow度过了她的50岁生日。
一张她身着比基尼在草地跳跃而起的照片之下,一篇“On Approaching 50 (即将50岁)”的文章洋洋洒洒地迎接着她50岁的到来。 她写道,“在我内心深处,有一种生命的甜蜜是不变的,也不会改变。那是精华中的精华,而且它似乎越来越甜了。”显然,那份年龄增长的甜蜜正充斥她的内心。 然而,以拥抱的姿态,记录年龄的增长,从来不是一件易事。 后浪研究所前阵子发布的《2022年年轻人年龄焦虑报告》显示,对于一年一次的生日,近半数年轻人表示,已经不愿意过生日了,而更有25.5%的年轻人,开始介意被问到年龄,其中,女性对于暴露年龄这件事,介意程度一直高于男性,而原因,其实也并不难猜想。脸庞上的皱纹增加,生活的包袱似乎更重,身体的老化痕迹变得……这一切所引向的情绪,相比享受,抗拒和焦虑正在袭来。
参加综艺节目《女人30》时,陈乔恩正迈入她的40岁,仍然单身,虽坦诚年龄焦虑的存在,但也直言这份焦虑,并不影响自己生活的快乐。 而有趣的是,来自媒体和亲人的关心,却依然聚焦在了她“不快乐”这件事情上,相比相信当时处在“大龄未婚女性”身份的她是快乐的,人们似乎更愿意相信这是一种伪装。毕竟,这是一个在传统观念里,理应焦虑的处境。 对于“青春之后”的人生,大多数人予以回应的情绪,总是抗拒而伤感的,亦如在初看到Paltrow 50岁时的发文,也会先入为主地寻找“年龄焦虑”的痕迹。只是这大多数人中,却未必包含正在“变老”的她们自己。
面对不再年轻的身体,50岁的Paltrow形容其是自己“过往岁月留痕的地图”,而自己正在迎来一次人生的“升级”,自我接纳感的能力正在越发显现。去年登上VOGUE封面的杨紫琼,在60岁依然掌握着她的主动权,对自己、他人和世界的爱始终热烈而真挚,对于外界的评论,她表现超然,“人们贴标签是因为这样容易理解,但这并不会影响我”。
度过68岁生日的林青霞,新的生日愿望是,“天下太平!世界和平!”,而对于老丑这回事,她倒说,“过了60岁还要以美貌上热搜,感觉也是挺辛苦一件事。” 对年龄的刻板认知,可能会导致我们无法正确对待衰老这件事,认为当一个人不再年轻,就衰败了,不再拥有被认可的价值,但实际上,这些被年轻人所谈论的年龄焦虑,对于那些真到了那个年纪的人来说,年龄、生育能力、容貌等这些过去被物化为评价女性价值的标准正在逐渐消失…… 而增长的,是那份对自我越发接纳的从容。
“好像现在对于30+女性的社交礼仪,就是在你知道她的实际年龄之后,必须加一句‘根本看不出来’,不然就是对她的冒犯。”前段时间,脱口秀演员小鹿关于年龄焦虑的段子引发热议。
如果说我们对“衰老”的刻板印象是消极的,那么这份消极,也使“年轻”这回事被过度歌颂。 “看起来完全不像x岁的人”,这句在网上再常见不过的描述,似乎成为了一件再好不过的事情。而对于那些年纪接近中年的女性来说,更是变为一种“称赞”。 法国药妆品牌RoC曾发起一项调查显示,近82%的40岁以上的女性过去一年都收到过这样的“称赞”:You look good for your age (对于你的年龄来说,你看起来很棒)”,尽管大多数的她们表示,自己宁愿不被称赞,也不愿意得到这样一个以年龄作为条件的夸奖。 这些赞美或许发自肺腑,但却依旧难掩某种对年轻的“偏爱”:越年轻越好。而这样的说法,对于那些正在随着自然规律而变老的她们来说,自然是不公平的。
Angela Basset亮相第13届奥斯卡理事会奖
在漫威电影《黑豹》中饰演瓦坎达女王的美国女演员Angela Basset看来,人们可能想当然地高估了这句话的用意,去年8月满64岁的Basset,曾多次在采访中分享她对于这种略显讽刺的“称赞”的反感,“当我们照顾好自己时,我们确实看起来状态更棒,不管那是什么年龄,你知道吗?” 当下,一位女性的状态好坏、美丽与否,与年龄的捆绑是否太深了? 谈起俞飞鸿,想必很多人脑海中跳出的形容词便是“美”,而在她50+的年龄下,这份“美”自然得到了更多关注,却也带来一些局限。
若在网页上搜索“俞飞鸿”三个字,近半数以上的结果,都在讲她如何“美的高级”、“活的潇洒”,而更多地,是谈她如何人到中年,仍然惊艳,拥有“不老容颜”,换句话说,对于她的年龄来说,她为什么看起来很棒? 而在大众眼中,看似打破了年龄限制的她,却恰恰是那个对年龄不在乎的人,她曾在一次访谈中直言不讳地谈到,亚洲男性过度在乎年轻这件事儿,是停留在了幼龄层面的一种审美,而实际上,“老,对女人来说,真的不是什么事情。”
相反地,她喜欢年龄增长之下的自己,懂得取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喜欢什么,正如她所言,“追求美是应该的,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美不止在你这张脸,美是一个整体。美不止在于年轻,美是你可以持续一辈子的,可以持续到你80岁90岁,美是一种状态。” 我们从不否认年轻所带来的种种优势,但如果将年轻固化成为一种标准,成为一种称赞女性的标签,则显然错过了其他太多,可以用来称赞女性的词语。
23岁,毕业工作30岁,步入婚姻35岁,生儿育女60岁,退休生活 对于很多人来说,似乎从踏入社会的那一刻,我们的人生轨迹便会这样,往后的日子也早已有了安排。 而对于女性来说,人生中的身份,少女、妻子、母亲……也被裹入其中,被督促着在每个时间段完成那些“应该”的事情。
女性独白剧《听见她说》
心理学上有一个专业概念, “社会时钟” (Social clock),则很好地形容了这套流程,其在社会心理学中被定义为 “个体生命中主要里程碑的心理时钟”,通俗来讲,就是我们常说的“什么年龄要做什么事”。 可是,怎样定义“应该做”的事情呢?又该由谁来定义? 发展心理学家雷文娜·赫尔森曾组织领导过一项研究,邀请了140位女性作为实验对象,持续追踪她们50年的生活经历,在她们人生阶段中的青年、中年和老年时期分别进行追踪采访。观察在年龄的增长之下,这些女性的社会角色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而结果发现,无论是专注于家庭还是事业,这两种选择路径下的女性都对自己的生活有着掌控感,并享受其中。而那些未能清晰自己人生路径的女性,她们的人生则发展缓慢,甚至变得消极。 可见,结婚与否、生子与否,先考虑事业还是家庭,这些困扰着许多女性的现实问题,或许并不是“社会时钟”所带来的大阻碍。相反,被“社会时钟”观念所困住的她们,是否能在“社会时钟”盛行之时,依然能够掌控自己的节奏,才是关键。
在好莱坞,似乎每个人都在试图阻止衰老的到来,而Goldie Hawn,这位曾获奥斯卡与金球奖项的美国女演员,在77岁,这个依照社会时钟看来已然是应享受子孙满堂、安享晚年的年纪,正经营着自己的基金会,开设传播正念的课程,帮助全世界15万名儿童学习应对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及压力,与此同时,她还活跃在社交平台之上,与大众分享着她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理念。 “还在追逐彩虹,想要有所作为”,Hawn在社交平台上如是写道。对于她来说,显然年龄从不是界限般的存在,尤其是在她积极而又认真的生活态度面前,尽管年龄的增长是现实,但在Hawn看来,“用心生活,你就会明白生活中有很多转变。你只需要穿过它们”。
在Hawn自己的拼图中,一年里的每个月份都可以是不同阶段的自己
的确,有些事情不一定要在某个年龄段必须完成,而到了某个年龄段,也不意味着你就再也无法做某些事情。 年龄的数字可以像一把锋利的刀子划开焦虑的口子,却也可以是催化剂,让每位女性的花期绽放在不同的时间。 而无论是正处于哪个人生年龄段的她们,都值得被称赞“你看起来很棒”,去掉那句“对于你的年龄来说”,通过这样的方式去“忘记”年龄,又何妨呢?
拓展知识:35到40岁女性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