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拓展:晚清民国女性服装裁剪图
#民国风月#
(一)清蓝女生装
当花瓣离开花朵,暗香,残留……还记得那个从百合花和葡萄藤中走出来的冷清秋吗?民国女学生的标准打扮:淡蓝色盘扣斜襟上衣搭半身黑裙,还有经典的两股麻花辫,是一种遗世而独立的美好。
冷清秋的这件蓝色短衫是七分袖的,衣服裁剪利落大方,除了盘扣没有其他装饰,足以衬托民国女学生的青涩。

1924年,清蓝女生装成为时尚。张恨水先生在《啼笑因缘》中有关于女子穿学生装的记录,“看她身上,今天换了一件蓝竹布褂,束着黑布短裙,下面露出两条白袜子的圆腿……”

短耳齐发,浓密的长刘海,短袄长裙或式样变化的布质长旗袍,脚蹬一双搭扣黑皮鞋。朴素大方、素静雅致的女生装,成为民国初年时尚的服饰。
(二)恋上旗袍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张爱玲一生挚爱旗袍,旗袍在她身上,亦冷艳中带着妖娆,亦繁华过后的沧桑。

“束身旗袍,流苏披肩,阴暗的花纹里透着阴霾”,她笔下每个女人的旗袍都是的。
《封锁》:电车上,人如其衣、平淡如水的吴翠远:“穿着一件白洋纱旗袍,滚一道窄窄的蓝边――深蓝与白,很有点质朴的风味。”
《半生缘》: 曼桢是一个普通而文静的少女,穿“一件浅粉色的旗袍,袖口压着极窄的一道黑白辫子花边”,而曼璐一出场便是一副风尘相:“一件苹果绿软长旗袍,倒有八成新……”
《红玫瑰与白玫瑰》:“她穿着一件曳地的长旗袍,是鲜辣的潮湿的绿色,沾着什么就染绿了。”
旗袍在她的笔下具有符号化的意义。细微的心思,在不同色彩、不同旗袍上演绎着微妙的变化。

岁月静好,旗袍倾城。看她美丽的旗袍照,尝闻流年的暗香,体味岁月淡淡的苦涩与醇和。才华外露,意气风发,品味高雅的她美!
拓展知识:晚清民国女性服装裁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