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拓展:女性服装品牌国产
商业世界有一个普遍的现象,叫做”中间必死“。用中国人的话来说,就是“高不成,低不就”。
比如你是做汽车的,要么走亲民路线,像大众与丰田,把性价比做到,让老百姓都开得起你的车;要么走贵族路线,比如宾利和布加迪,价格高到离谱,反正富二代们只把这些车当玩具耍,他们钱多的没地方花。
但如果你夹在两者之间,价格不算便宜,质量又不算太好,那你大概率会被对手干掉。因为你两头都不占优势,市场不淘汰你还能淘汰谁。
但在服装行业有一家企业,却偏偏走上了这条“死路”,它的价格相比国内同行并不便宜,但质量却碾压对手。相比于,它又足够亲民,以至于外网上有人调侃它是“穷人穿的衣服”。
这家企业便是优衣库,尽管疫情严重冲击了零售行业,优衣库却实现了逆势增长。刚刚过去的2022财年,优衣库所属母公司讯销集团实现营收约合人民币1146亿元;净利润约合人民币133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133亿元是什么概念?做个比较就知道了。国内服装界的翘楚安踏和李宁,归母净利润分别是77.2亿元和40.1亿元,差距显而易见。
很多人也许知道,优衣库的创始人柳井正长期占据日本首富的位置,在国内国外,很少有人能靠卖服装做到首富,优衣库也算是了。
那么,优衣库到底做对了什么,让它有了今天的江湖地位?
1
优衣库的诞生
柳井正1949年出生于日本山口县宇部市。他的父亲曾经营着服装店和一家建筑公司,算是妥妥的富二代。
柳井正年轻时既算不上好学生,也不是合格的打工仔。大学毕业后,柳井正在一家大型百货公司干了10个月就辞职了。此后迷茫了一段时间,后被父亲召回老家,继承家里的店铺。
交给柳井正的有两家店,一家卖男装,一家卖休闲服。
优衣库创始人柳井正
此时的柳井正虽谈不上有啥经验,可好歹也算见过世面的人。按照大城市企业的标准,他发现老家的两个店铺全是问题,收益低,率低,管理也跟不上时代。
但柳井正偏偏是个直肠子,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惯,还喜欢指手画脚。结果,两家店原本的七个人被他干到只剩下两人。
柳井正继承家业纯属无奈,他不喜欢做男装生意,尤其是西装,因为这需要和客户面对面打交道,可以他的性格不擅长做这个。
西装都是定制的,你得根据顾客的尺寸和需求量身打造,还得跟对方讨价还价,为了抢生意,很多服装店不得不降价讨好顾客,店员就像仆人一般低声下气,这让柳井正觉得很没有尊严。
有没有一种办法,既不需要店员主动讨好顾客,又能让对方买到称心如意的商品呢?
不久之后,属于柳井正的机会终于来了。
有一年,柳井正造访美国,参观了一家针对美国大学生的服装店,这家店大的特色是,顾客在店铺自己选择服装,看中哪一件直接到收银台结账,不需要店员上前点头哈腰推销,也没有任何讨价还价。
为什么不能在日本也开一家类似的店?让顾客像逛超市一样买衣服?
这在当时是一个颠覆性的设想,在大家的固有认知里,服装店的衣服不靠店员还能卖吗?但问题是,店员本身恰恰就是痛点所在。
为什么服装店非得靠店员推销?说到底是你的衣服质量好不好,价格合不合理,顾客心里都不清楚,后只能靠店员有意引导。但这就增加了企业与顾客之间的博弈成本,导致顾客骨子里对商店缺乏信任。
想清楚这个问题之后,柳井正决定新开一家服装店,1984年,优衣库就这样诞生了。那一年,柳井正35岁。
柳井正给出的广告语别出心裁:顾客希望得到的自助服务。看来,他真是要颠覆服装行业了。
2
从0到1
做零售的朋友都知道,第一家店的选址极为关键,它决定了你的生意能否活下来。
人人都想选择市中心的位置,但这里竞争激烈,租金贵,对于初创者而言是一笔巨大的投资,风险也不小。
可如果选的地址太偏,缺乏足够的人流,生意同样做不起来。
柳井正则把优衣库的第一家门店放在了广岛,这里虽说不是市中心,但离热闹的商业街不远,只隔着一条街道,且彼此相通。
别看这一条街的区别,租金就差了很多,优衣库的第一家门店就此诞生。
光有选址还不足以拉来生意,柳井正找到了另一个有的办法——打广告。
柳井正先是在当地的电视台与广播电台上进行广告轰炸,还派人在店铺周围发传单,包括学校、车站和商业街,只要人多的地方就拼命发。
传单上核心的信息,是衣服的价格。人们惊讶地发现,优衣库的服装如此便宜,比大多数小店铺便宜得多!
于是大家集体进店抢购,优衣库的名字在广岛引起了轰动。
那时候的优衣库打法简单粗暴,不做设计,直接从厂家进货,再贴上自己的牌子,产品卖得出去,主要靠的是低价。
低价虽然很low,对顾客却有着极强的杀伤力。
所以从成立第二年起,优衣库便开始迅速扩张,每年新开好几家门店,让对手瞠目结舌。
不过优衣库的低价,靠的不是一味地“压价”,价格优势的背后,有着强大的系统支撑。
首先,优衣库没有具体的目标人群,它的衣服理论上可以卖给男女老少,这为它获得了广泛的受众。
虽然受众面很广,但是优衣库只做基本款,所谓基本款,就是人人能穿,配啥都行的“百搭”。所以,和许多走“大而全”路线的服装企业不同,优衣库的品类不多,但每个品类都广受欢迎,这就降低了库存的压力。
第三,优衣库很早就选择了海外代工模式。1988年,柳井正在香港建立了优衣库的采购事务所,向中国大陆与越南的工厂下单,利用当地的廉价劳动力为企业节省成本。
第四,优衣库坚决贯彻“总部主导型销售”模式,推行店铺管理标准化。落实到店员只需要依据操作规范,禁止和顾客讨价还价。让顾客像逛超市一样逛服装店,提升了购物体验。
低价格,高周转,成就了优衣库早期的辉煌。1991年,优衣库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店网、管理体系与采购体制,并正式改名为“迅销”。1994年,优衣库的店铺数量突破100家,并以迅销株式会社的名义,在广岛证券交易所完成上市。
但仅靠低价策略,并不能让优衣库走得更远。
3
爆款问世
低价能够长期成立的前提,是你的质量能打赢同级别的竞争对手。当顾客以更低的价格,买到比竞品更好的衣服时,低价就不再是一种“策略”,而是结构性的优势。
但上世纪90年代初的优衣库尚未建立起这一优势。
它的服装的确很便宜,质量也不差,但相比于其他店铺也没啥特色,就是普普通通。
顾客是很容易厌倦的。从1996年起,优衣库虽然仍旧保持扩张态势,但现有店铺却遭遇了负增长。
为了保持增长势头,优衣库陆续推出了许多新品牌,针对家庭、运动等不同的场景,比如FamiQLO,SporQLO等等,但卖得都不好,不到一年就关闭了。
究其根本,优衣库留给人们的印象除了便宜,其他就真的啥都没了。
优衣库缺的不是品类和款式,而是一件爆款。
但好在经历多年的发展和积累,优衣库已经有了打造爆款的条件。
1998年,在东京原宿,优衣库的东京旗舰店开业。
原宿店的卖场总共有三层,和优衣库的其他门店不同,其中有整整一层只卖一个品类——摇粒绒。
摇粒绒是一款专门为滑雪、登山等户外运动设计的服装,因为受众比较小,而且对面料的要求高,市面上摇粒绒服装的价格普遍偏贵,一般人甚至都买不起。
但优衣库的摇粒绒价格只有1900日元,折合人民币连100块都不到!这种颠覆性的价格,让消费者趋之若鹜。
更重要的是,优衣库的摇粒绒服装,和市场上的品牌相比丝毫不差,这简直是降维打击。
一旦你把价格的门槛降低,产品的受众面就会瞬间扩大,在服装领域更是如此。原本属于小众的商品,也会在一夜之间受到全民热捧。
光是1998年一个秋天,优衣库的摇粒绒就卖出了200多万件,第二年则卖出了800万件,第三年直接翻了三倍多,达到2600万件。
优衣库摇粒绒的产业链是:从韩国进口原料,在印尼纺织成线,后到中国加工生产。以摇粒绒为开端,优衣库一发不可收拾,往后几年,优衣库频频有爆款问世。
2003年,优衣库推出了HEATTECH系列,2004年针对女性顾客的BRATOP系列,2007年的保温性内衣,2008年的可机洗毛衣······优衣库也因此形成了独特的产品风格:聚焦功能性,面料超赞,不乏黑科技,价格便宜。
超高性价比的背后,是将供应链与质量管理做到,优衣库对代工厂有着严苛要求,堪称行业天花板。
在今天的服装行业,产品的平均次品率通常在2%—3%,但优衣库的容忍度是0.3%,这对于代工厂而言是极大的挑战。
优衣库无法容忍任何瑕疵,哪怕是0.5毫米的线头,也会被判定为次品。
而且,优衣库对产品的检查不是抽检,而是全检,每一件交给消费者的衣服,质量都过硬。
所以,普通的工厂根本做不到优衣库的水平,它必须有能力独立设计,制作样品,加工生产,还得有强大的管理能力,所有流程都得符合优衣库的标准。
所以在中国大陆选择工厂时,优衣库首先考量的是技术,而非规模。当然,工厂也愿意找优衣库合作,毕竟那可是行业天花板,能做好优衣库的衣服,还怕接不到别人家的单子吗?
当你的产品拿到了质量与价格的“双杀”,你就成为了笑傲群雄的存在。这也解释了柳井正为何能在日后成为日本首富,原因之一就是他满足了人们基本的“贪念”:既要好东西,又要便宜货。
4
优衣库的规模靠什么支撑
当然,仅仅依靠产品性价比高,还不足以让柳井正长期霸占日本首富之位。
要获得海量的营收,庞大的门店覆盖才是重要的基本盘。而优衣库在这方面打败了几乎所有服饰同行。
目前,优衣库的门店数量已接近2300家。而与之齐名的另一个快时尚品牌ZARA,门店数也才1900多家。第一运动品牌耐克仅为1000多家,数量还不到优衣库的一半。
这对门店管理提出了极大的挑战。想要让那么大的盘子保持整体性的同时,又不乏弹性与活力,就需要调动一线人员的能力与积极性。
华为有句话如今人尽皆知:让听得见炮声的人做决策。而优衣库早就把这一原则运用到了门店经营中。
对于柳井正而言,优衣库的“一线指战员”,就是每个门店的店长。
为什么店长如此重要?这里有必要先简单介绍一下优衣库的供应链体系。
优衣库的门店指挥体系是分散式的,由总部设定总目标,门店做分目标,然后两者进行匹配。后由门店围绕自身的目标制定库存、采购、资金与营销计划。而在日常经营中,门店需根据实际的供求状况调整库存,销售策略与陈列方式。
这一模式的优点是足够灵活。在传统零售行业,门店的供货往往由总部控制,缺货或库存积压的风险皆有总部承担。一旦把决策权下放到门店,就能及时根据市场变化进行调整,但这也对门店经营者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优衣库是极端重视一线经验的企业,总部的每一位员工,原则上都要有当店长的经验。很多新员工在加入企业第二年后,就会被调往门店当店长。
一般人通常觉得,当店长仅仅是过渡,作为下一步晋升的跳板。可柳井正不这么认为,他把店长视为所有员工都能钻研店长一职,将其作为终身目标。
为了激励更多的店长,优衣库于1999年颁布了明星店长制度。并将分店的利润指标和奖金挂钩,业绩好的店长可获得1000万日元奖励。
优衣库的激励机制虽然诱人,但内部竞争也异常激烈。除此之外,由于承担了部分经营风险,店长的压力可想而知。这就导致了优衣库异常高的人员流失率,这在一向以稳定著称的日本企业极为罕见。
据一项统计显示,优衣库员工每年的流失率达50%,也就是说,每十个新来的员工里头,有一半会在第二年离开。至于离开的原因,与高强度的一线工作密切相关。更加触目惊心的是,在这些离开的员工里头,有近一半患有抑郁症等精神疾病,军事化管理,领导的PUA,昼夜不息的工作,是这些疾病直接的导火索。
即使在优衣库总部办公,996,007也是常态,强度和压力已经与国内互联网大厂看齐。不管你愿不愿意接受,这就是在优衣库工作的代价——以残酷的丛林法则与胡萝卜+大棒的政策,驱动员工前进。
5
别出心裁的营销
尽管优衣库的服装以实惠与实用著称,这些特征和所谓时髦与性感无缘,却不意味着优衣库对时尚无所追求。
事实上,主打性价比的优衣库,对于广告和营销从来都不吝投入。
优衣库当年推出摇粒绒产品时,就拍出了一组令人惊艳的大制作。其中的主角有日本音乐人,演员,也有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普通人。尽管人物各异,但是广告所贯彻的主张一致,即崇尚简约独立的生活,拒绝盲目跟风与空洞浮夸。
值得一提的是,制作这部广告的,是以“世界创意热店”著称的W+K公司,这家公司的作品以颠覆常规,离经叛道著称,其客户包括可口可乐、耐克等企业。
与产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优衣库的广告总给人很潮、很酷的印象。其广告曾多次斩获行业大奖,对创意乐此不疲。
此外,优衣库也热衷找明星代言,既有演艺红人,也不乏体育明星。中国大陆的明星包括陈坤、孙俪、高圆圆、倪妮等一线员。体育领域则包括日本球星本田圭佑和瑞士球王费德勒。
除了广告投入,优衣库对产品时尚感的打造也没少花心思。
优衣库的服装并不以款式新颖著称,时尚并非其主打的标签。毕竟,追求时尚就意味着更多款式,更多库存,这显然不是优衣库擅长的。
但优衣库找到了绝妙的一招,在不改变基本款的情况下,让产品显得更加有趣时尚,这一招就是与设计师合作,推出联名款。
优衣库经常邀请设计师参与设计,设计的衣服有一个专用名:UT。而在IP联名方面,优衣库更是脑洞大开,它会结合当代艺术,比如波普文化、街头涂鸦与波点女王;或者知名漫画杂志、漫画作者、音乐家等等,掀起一阵阵抢购热潮。
除了产品和广告,优衣库对店面的打造同样不遗余力,极尽巧思。
如果告诉你下面这座建筑是一家商店,你恐怕不会相信。这是优衣库聘请新生代建筑师为其打造的公园。该公园占地4000㎡,是包含游乐设施与零售的综合体。据说这是优衣库大的商场,包含各种娱乐设施与空中花园。
这种集购物、公园与社区为一体的业态,在零售行业应该是尝试。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优衣库其实是一家很会“玩”的公司,无论在设计、营销还是门店的营造上,优衣库其实走在很多快时尚品牌的前面。这有点像一个平时沉稳可靠的理工男,只要气氛起来,他照样能唱能跳,迷倒众生,这样的品牌,岂能让人不爱?
为什么优衣库如此热衷于打广告,搞联名,做那么多吸引眼球的事?
通常的理解是,优衣库想要包装自己,尤其不希望因为价格便宜,给消费者留下无趣的印象。
这当然是原因之一,但柳井正给出了更有意思的答案。
柳井正认为,优衣库之所以花大力气做营销,根本目的不是为了讨好消费者,而是倒逼自己把产品做好。也就是说,当你的广告在观众眼里显得高大上的时候,如果产品跟不上,你会输得很惨。当消费者怀着希望而来,带着失望而走,下一次你就很难再把他们请回来。
其实,凡是花大价钱做的广告,对企业都是一把双刃剑。很多人迄今没有意识到,广告对于企业不仅是一种传播方式,更是信用背书。
当你把自己的优点大张旗鼓地宣扬,就意味着你必须有这个自信,也有这个能耐兑现承诺。否则,名声就是陷阱,消费者一旦发现名不副实,就会摒弃你的品牌,导致企业的败亡。
在国内,曾有一家企业以优衣库为榜样,那就是凡客。可惜凡客仅仅学了优衣库的广告,没有关注人家的内核。
当年,凡客的广告标新立异,以“凡客体”红遍互联网,广告界与网络大V纷纷法它的文案,将其奉为服装界的一股清流。
然而,凡客广告很火,产品却毫无特色,还频频爆出质量问题,终一地鸡毛,昙花一现,被用户抛弃,成为商业史的反面教材之一。
6
中国出得了优衣库吗
关于优衣库,大致就聊这些,后再说一些碎碎念念。
很多人喜欢问一个问题:中国是服装大国,产业链也早已完善,中国人啥时候才能有自己的优衣库?
这个问题,就像问“中国啥时候能有自己的麦当劳”“啥时候能有自己的可口可乐”“啥时候能有自己的迪士尼”一样,本质上是无解的。
这些企业之所以了不起,核心的原因就是不可复制。,是它们受到消费者乃至资本市场热捧重要的理由。
而曾经国内那些想学麦当劳、可口可乐、迪士尼的企业,如今都已经被湮没在历史的尘埃里。
优衣库能够风靡,也是因为它不可复制,你可以列出很多成功的要素:产品、价格、营销、管理、店长制,可你就是无法再做出一个优衣库。
优衣库能走到今天,是以上因素和环境互动的结果。是每个阶段的特殊要求,逼着优衣库做出变革,并不断延展自己的竞争优势。
初,柳井正只想做一家便宜的“服装超市”,低价与便利性是优衣库初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优衣库才有了自己的爆款,自己的广告个性,以及各种趣味联名。但实话实说,优衣库服装的款式确实一般,它擅长将实用与时尚撮合在一起,但首先仍是一个主打基本款与性价比的服装品牌。
国内企业想学优衣库,仅仅质量环节就做不到人家的变态。想要走低价路线,就不得不压榨供应链,但你却没有优衣库的品牌能力,后只能无奈地接受“便宜没好货”,让自己屈居三四流品牌。
对消费者而言,优衣库已经占据了“物美价廉”这一标签,正如ZARA占据了“快时尚”这个标签,耐克占据了“运动”这一标签,作为后来者要做的,不是和在位者去争抢这些标签,还是重新寻找新的标签。
而且今后服装零售行业的大趋势似乎是:在传统“大而全”品牌的基础上,细分领域将诞生越来越多的品牌。
比如加拿大的Lululemon,做瑜伽裤起家的,至今产品仍围绕瑜伽展开,现已成为潮牌,受欢迎程度不亚于耐克和阿迪。
在国内,不少服装巨头正从各自的细分品类强势崛起。比如专门卖男装的海澜之家,只做羽绒服的波司登。还有近年新诞生的网红品牌,比如内衣品牌蕉内。
尽管这些企业还远远没达到优衣库的营收规模,大部分也算不上国际品牌(波司登已经算准国际品牌了)但他们的共同点是:学聪明了,我在自己擅长的赛道上和你差异化竞争,与那些国际的交集越少越好。
很多时候,模仿也是一种挑衅。这等于告诉全世界,你想用强者的打法击败强者时,对方会率先以驾轻就熟的手段把你碾压。
纵观国内服装行业,那些曾经像模仿优衣库,ZARA的品牌,无论早年的真维斯、美特斯邦威,还是后来的凡客,均以失败收场,即便这些品牌至今仍存活于世,也已经变得可有可无。
模仿者死,这在商业世界,是永恒的真理。
所以,与其问我们能否成为下一个优衣库,不如问:我能否真正做一回自己。
拓展知识:女性服装品牌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