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拓展:北美小朋友化妆品牌排行榜
国产化妆品牌排来自行榜前十名:
第1名毛戈平。
第2名佰草集。
第3名相宜本草。
第4名百亲绍利必卫怀除哪日雀羚。
第5名日载料也孩记。
第6名花西子。
第7名橘朵。
第8名美康粉黛。
第9名卡姿兰。
第10名名谷幽草。
太极肌源修护系列
佰草集太极肌源系列,凝聚黑白精粹:白牡丹原生细胞和乌药精粹,采用前沿的“生物钟”校准科技,帮助调节肌肤正常的昼夜节律,树加速修护肌肤,多方位提升肌肤自护力,改良肌肤因熬夜、压力等带来的肌肤问题。
被指“假洋牌”的Babycare,近期遭到不少用户投诉。
黑猫投诉搜索Babycare,多达660条结果,其中已完成的工单数量不到一半,投诉内容多为产品质量问题,如“售卖活虫隔尿垫”、“尿不湿宝宝用了过敏”、“奶瓶消毒器内胆被烧坏”等。
除此之外,Babycare还曾多次陷入“假洋牌”国内代工的争议中,无论是从公司早期的宣传语还是品牌店铺的视觉调性上,都不难看出浓浓的美式气息,产品是国内代工,价格却对标外国品牌。
近几年Babycare还曾多次因品控不过关被官方点名,这个短时间便坐上中国母婴市场较高座次的母婴品牌,还能让万千新时代宝妈们放心吗?
01.“别被外国人欺骗了!”很多宝妈至今都未揭开Babycare的真实身世。
官方店铺的国外模特、国外专家机构的产品背书......光从视觉上看,Babycare完全击中中国妈妈不信任国产母婴品牌的购物痛点。
但实际上,Babycare只是个有着1/4的美国血统的国货品牌。
早期Babycare的宣传定位为美国品牌,这是因为在创业初期,宝妈们出于对宝宝的性考虑更倾向于国外品牌,认为国货质量不如国外。
2014年Babycare创始人在美国创立了品牌后,通过婴儿背带切入中国母婴市场,再由2019年彻底变更为杭州白贝壳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品牌,成为中国本土品牌。
说到这里,不得不佩服Babycare从耐用品到快消品跨越的能力,彻底变更为国内本土品牌后,Babycare的用户量3年增长了10倍,覆盖了将近600个类目,从女生怀孕到宝宝6岁的阶段全覆盖,是国内首屈一指的母婴一站式购物品牌。
不过缩短父母决策路径的同时,Babycare也陷入了全而不精的代工厂模式争议。
小红书搜索Babycare,多为同源代工帖子,例如A股上市的公司豪悦护理便是其代工厂,Babycare的众多爆款纸尿裤便出厂于这里。
而这样过度依赖代工生产的供应链模式常被外界诟病,还曾多次被官方点名:
2019年北京市消费者协会曾发布了20款网售婴儿床进行比较试验结果,在16样不符合标准要求的产品中便有Babycare的身影,其婴儿床直径7mm的安装预留孔很有可能卡住婴幼儿手指;同年Babycare旗下一款型号为8700的童车被检测出邻苯二甲酸酯超出标准要求的3倍。
供应商在加工产品时难免出现品质问题,尤其在受到利益驱使、监管疏忽等因素的影响下,采购方一旦做不好品控,就容易影响品牌印象。
针对这饱受争议的代工厂模式,创始人李阔曾表示称:做多品类的品牌,诸如无印良品、迪卡侬,品类复杂到一定程度时,的商业模式便是代工,而代工是恰好能代表自己的品质恒定在一个高的水准上。
若出现产品品控问题,多为采购方的疏忽和代工厂的管理不善导致,而这正是导致Babycare品牌名誉受损的主要原因。
国土品牌、代工厂、母婴用品,这三个标签怎么看都不是个新消费的爆款,它到底凭借着什么成为消费新势力前端,又于2019年和2021年接连获得红杉、鼎辉等共计10亿元的2轮融资?
2022年2月,Babycare喊出了全新的slogan:“为爱 重新设计”,作为一直注重产品设计的母婴品牌,Babycare照顾到了很多东方女性的审美偏好,所售产品不仅针对母婴系带,更包括了宝爸可用、宝妈产后恢复、宝宝吃穿用行等产品。
比如设计出了宝爸也能背的妈咪包,做了更体面的“氢气球”哺乳文胸,还和爱马仕签约设计师合作了一款月子服,以及适合孕妈妈使用的运动装备服饰。
Babycare的品牌理念在于更懂现代的独立女性,让产品随着当代人的价值观去升级,理念和出发点的不同注定它会走上一条成功之路。
但2022年来,母婴消费品行业正在变得愈发迷茫,几乎所有的创业者和投资人都离不开“焦虑”二字,主要的原因是新生儿减少了,再其次是新消费的资本热潮退却,Babycare似乎迎来了“生死年”。
02.摘下“网红”标签根据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人口减少了85万,全年出生人口956万,出生率为6.77%,死亡率为7.37%,同时育龄妇女也在逐渐减少,正式进入人口负增长时代。
另外根据《2022母婴行业观察年中报告》中的调查数据,2022年上半年有4.6万家公司倒闭,3万家母婴店关店,48.5%的企业现金流不足6个月。
融资市场上,把时间线拉长至近4年的维度进行对比,2022上半年母婴行业无论是融资数量还是融资金额都跌至“冰点”,投资圈更是对新消费产生了“99%都会死”的论断。
可以说,Babycare在逆势中做到了成功生长,却很难带着光环退场。
宝宝树集团联席董事长高敏出席并发布的《新生·无界——2022母婴行业发展报告》指出,95后00后作为未来10年的母婴用户主力军,他们“生来个性”,这也对母婴产品的设计与品牌营销思路提出了新的要求。
日后的母婴用品,会变得小而精。
而Babycare引以为傲的全品类发展是大的隐患,全品类布局的母婴品牌,天然就存在着重资产承压严重,以及消费者对品牌粘性不高的缺陷。
产品结构的“多而杂”,不仅意味着Babycare花费大量成本在供应渠道上,也意味着其对自身的管理能力和资金储备有了更高的要求,稍有不慎便会发生质检不过关的问题。
获客方面,整体母婴行业似乎没有什么其他拉新方式,纵观整个赛道,母婴品牌玩家们除了会员制没有其他高明的拉新方式,随着行业洗牌的加剧,用户的流向将直接决定一个品牌存活与否。
好在即使行业遇阻,低线城市的人口红利成为母婴品牌们厮杀的下一个主战场。
相比于一二线城市,低线城市的人口红利优势更大,在整个行业中Babycare走的是轻奢路线,这会对其下沉起到不小的阻碍,在性价比方面失去了优势,要想获取有限的客源线下布局必不可少。
如何抢占低线消费者心智,让消费者接受自己的高价并买单,这将是Babycare大的难题。
除了价格,Babycare还在线下渠道缺少一定优势,Babycare仅2位数的门店数量在孩子王400多家门店、爱婴室500多家门店面前根本抬不起头,母婴用品有着突发急需的属性,缺少线下门店无异于少了一只胳膊。
虽说Babycare已经进行了2轮融资,但这两笔资金是完全不够用的,有消息称Babycare正在赴港IPO,且有可能会在今年进行配售,筹资金额3亿美元以上。
说到底Babycare出现质量问题、代工厂、线下门店数不够的原因均为资金不够,创始人李阔花费了大量的成本投入产品理念的研发,在品牌调性建设方面Babycare已经拉满了竞争力,却在极为关键的选厂、布局方面掉以轻心。
作为行业内的网红品牌,Babycare的底牌已被全部看光,做全品类也许是Babycare创业的好选择,但不是未来持续发展的定海神针。
至少当下,Babycare需要摘下自己的“网红”标签,做到品质与外国对标,线下布局与孩子王持平。
参考:
Babycare网红标签难摆脱,产品质量饱受诟病——互联网分析师于斌
3年时间增长10倍 Babycare的反传统发展方法——亿邦动力
Babycare创始人李阔:上半年有近5万家同行倒下,我们这样活下来——界面新闻
Babycare是“假洋牌”?多次因质量不过关被官方点名,很多产品国内代工!——搜狐新闻
天眼查
拓展知识:北美小朋友化妆品牌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