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拓展:女演员傅狄个人资料
今日
时报君与您一起读报
《教育时报》11月8日
↓↓↓
标题新闻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宣讲团在教育系统宣讲
■ 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要求加强网络暴力治理,强化网暴当事人保护
五部门发文:专项计划培养不少于20万名现场工程师
本报讯 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国工程院、全国工商联等五部门近日联合印发通知,启动实施“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以下简称“专项培养计划”)。
据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负责人介绍,到2025年,累计不少于500所职业院校、1000家企业参加专项培养计划,累计培养不少于20万名现场工程师。
专项培养计划将采取校企联合实施学徒培养。项目企业设立现场工程师学徒岗位,明确岗位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校企共同制订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建设核心课程、开发建设高水平教材及配套的数字化资源,基于真实生产任务灵活组织教学,工学交替强化实践能力培养。
此外,将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根据岗位人才需要,校企联合招生。项目学校根据教育部相关招生政策开展中职、高职专科、高职本科等人才选拔和培养,实行小班化教学,支持通过中高职贯通培养、专升本等形式提升教育层次、接续培养。校企联合设计和开展教学考核评价改革,开展职业能力评价,设立淘汰机制,实现动态择优增补。职业能力评价结果作为入职项目企业的定岗定级定薪参考。
(时闻)
“感动2022”四季度暨年度网络感动人物评选启动
请为我省两位教师加油
本报讯(记者 杜帅鹏)近日,记者从新华社了解到,“中国网事·感动2022”四季度暨年度网络感动人物评选11月4日正式启动,网上投票同步开启。我省周荣方和卢文建两位教师入围候选人。
本次评选网络投票时间为11月4日11时至11月22日11时,公众可通过新华社客户端、新华社微信公众号、新华社中国网事微博、新华网PC端、新华网客户端等渠道了解活动详情并参与投票。
据了解,本次评选的60位候选人分别来自近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候选人中有来自我省的有两位教师,他们分别是2022年全国“美教师”、“出彩河南人”2021美教师特别奖获得者、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周荣方,“出彩河南人”2022美教师特别奖获得者、商丘市虞城县站集镇第三初级中学教师卢文建。
本次评选共分提名、审核、展示、网民投票、专家评审、计票、再次审核、结果公示8个环节,终将根据公众投票和专家评审投票得分加权产生10位(组)年度获奖人物。评选结果拟于2022年12月举办的“中国网事·感动2022”年度颁奖典礼现场公布。
■ 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学习不同,家长学校没有统一的教材、统一的课程标准,家长学校的课程需要每所学校根据家长群体的特点“量身打造”
■ “定制式”与“式”课程让家长在成为“家长”、自我升级与提升的路上,有陪伴,有鼓励,有依靠
■ 学校开放,让家长走进学校,在看看、听听、讲讲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理解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做好家长“上学”这件事儿
□ 本报记者 王磊
近日,省人社厅、省教育厅发布新修订的《河南省中小学教师中高级职称评价标准》,把家庭教育指导作为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条件,颇受广大教师关注。
记者注意到,该文件中有关中小学一级教师、高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等各级教师的评审条件中,增加了教师要“积极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如高级教师评审条件之一要“积极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和家庭教育讲座,家校共育果良好。教师每学年至少讲授过1次班级以上家校共育公开课,学生家长评价良好……”据了解,将家庭教育指导纳入职称评价标准在全国省级政府部门尚属。河南省实验小学党委书记、校长王献甫表示,此举是引导学校和广大教师切实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加快“协同育人”“家校共育”的“信号灯”和“指挥棒”,广大教师要适应时代需要,切实提升育人工作中的家校共育能力,真正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他人”。
学校举办传统文化节,吸引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共同学习
郑州市金水区纬五路第二小学教育集团 供图
在家庭教育指导方面,家长学校发挥着主渠道作用,针对如何建好家长学校,优化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记者近日采访了我省几所学校的家长学校负责人。
夯基础:教师是家庭教育指导走向深入的核心资源
2022年4月中旬,省教育厅制定了《河南省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工作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各学校家长学校工作。
建好家长学校,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关键。《指导意见》中指出:“家长学校的师资队伍由德育工作负责人、年级长、班主任、任课教师、‘五老’人员、家长、志愿者等共同组成,有条件的学校(幼儿园)可聘请专家或社会工作者开展相关工作。”
河南省家庭教育指导专委会委员、商丘市第一中学(以下简称“商丘一中”)家长学校主任李淑静表示,在家庭教育指导方面,教师相较于其他人员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优势:一是了解学生。教师与学生在一起的时间长,能近距离地观察到学生的在校表现,清楚学生当下的真实情况。二是熟悉家长。教师跟家长有着密切的联系,当学生出现状况,家长有了困惑,都会渴望从教师那得到帮助和指导。三是经验丰富。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管理离不开家校共育、家校协作,教师手中积累了大量的家庭教育指导真实案例。
向家长宣讲好《家庭教育促进法》
开封市第二十五中学 供图
“但同时,教师也存在家庭教育理论知识不够、不够系统、不够专业,对家庭教育的内容、规律认知深度不够等问题。”李淑静也指出了教师参与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短板。
《指导意见》中特别指出:“中小学(幼儿园)要将家庭教育工作纳入教师业务培训……要常态化开展培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教师进行系统培训……”对于教师的家庭教育指导,除了常规的培训和学习,学校要从哪些方面着手呢?“一是强化教研,我们学校成立了家庭教育教研室,常态化开展教研,要求所有讲师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家庭教育问题调查研究,共同探讨家庭教育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总结新的经验,提出新的思路;二是以评促教,学校开展了优质课例评选和公开课观摩活动,在磨课中促成长;三是加强研究,鼓励教师以问题为导向,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在家长学校工作中的引领作用,通过课题的研究,打通教师指导家庭教育过程中的‘后一公里’。”结合学校的实践经验,李淑静说道。
抓核心:建设高质量、校本化的课程体系,让家庭教育更贴近家长实际
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学习不同,家长学校没有统一的教材、统一的课程标准,家长学校的课程需要每所学校根据家长群体的特点“量身打造”。
对于家长学校的课程设计,郑州市金水区纬五路第二小学教育集团(以下简称“纬五路二小”)校长焦憬介绍说,学校一方面采用“定制式课程”,课程内容从“幼小衔接”“提升学生的专注力”“如何培养孩子良好阅读兴趣”“生活技能提升”“劳动技能发展”“家庭体育锻炼”“游戏化学习”到“我的孩子青春期了”“小升初”,涵盖了一年级到六年级关于孩子成长的方方面面。
另一方面学校采用“式课程”。学校设有“暖心荟”心理咨询室,并配备专业师资,对有需要的家长进行式、专业化的帮扶。“为辅导质量与果,也为私密性,辅导老师每次只接待一个家庭。不少参与的家长表示,以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确实太缺失了,同时缺少方法,不知道如何与孩子沟通,听了专家的辅导,对自己启发很大。”焦憬切实感受到,“定制式”与“式”课程让家长在成为“家长”、自我升级与提升的路上,有陪伴、有鼓励、有依靠。
多种多样的家校活动,让家长充分认识学校、了解学校
郑州市金水区纬五路第二小学教育集团 供图
濮阳市实验小学的家长学校课程设计与纬五路二小有着同样的思路。学校校长徐相瑞告诉记者,根据家长学校教学的基本目标和“濮阳市实验小学家长岗位说明书”,学校构建了“必修+选修”相结合的模块化课程内容体系:“濮阳市实验小学家长岗位说明书”中“学校认知、教师认知、孩子认知、家庭认知”4个工作要项是必修课程,也是一名合格家长应知应会的内容;“选修”课程是指家长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亲子关系、学习问题等。徐相瑞说:“在完成‘必修’课程的同时,要尽可能地照顾到‘选修’,做到‘菜单式’和‘订单式’有机结合。”
商丘一中更是结合学校实际和家长特点,开发出了校本教材,让家庭教育指导更贴合家长实际需求。商丘一中校长王付山说:“围绕青少年常见问题和家长关心的重点、难点、痛点问题,学校深入社会、学校、家庭调查情况,了解动态,掌握第一手材料,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汇编成《这样做家长》《家长学习手册》等教材。”记者在这些教材中看到,其内容涵盖家庭教育认识、理想信念教育、品格习惯培养、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和谐家庭构建、家风家教传承、亲子沟通技巧、学习方法指导、家校协作策略、中小学段衔接、升学备考指导等系列专题,十分,针对性强,学校指导家长提升家教能力有了有力支撑。
重实:打破单向度的灌输,将家庭教育指导融于各种家长参与的活动中
教育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家长家庭教育指导也是如此。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主任郁琴芳表示,“学校要转变家庭教育指导的思维定势,坚持办好家长学校的同时,将家庭教育指导融于各种家长参与的活动中”。
为拓宽家长学校的学习和活动途径,纬五路二小让家长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活动,学校开设了“唯吾爱家长课堂”,开展了亲子运动会、家校篮球联赛、家长督学、美家长评选等活动,家长在了解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过程中与学校形成教育共识、管理共识,达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良好沟通协作。“比如我们每个月的‘爸爸妈妈进课堂’‘爸爸妈妈来讲书’活动,让更多家长成为老师,让更多孩子能看见父母在讲台上闪耀夺目的一面。”焦憬说道。
学校开放,让家长走进学校,在看看、听听、讲讲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理解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河南省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开封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开封市第二十五中学家长学校负责人范傅荻告诉记者,为更好地推进家校共育,激发家长参与家校共育的积极性,学校开展了“今天我做班主任”活动:各个年级和班级根据需要,每周的班会,都会主动地邀请家长进课堂,参与班会。范傅狄说:“这样一来既丰富了学校德育课程资源,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更充实了班会课的内容,甚至可以说是重新建构了班会课的意义。同时,还提升了家长自身的价值感,增进了家长对孩子在学校生活的了解,进而推动了家庭对教育主体的回归。”
家长与学校教育同频共振,积极参与到学校活动中
商丘市第一中学 供图
“家长参与是提高家校共育实的关键。”王付山也有着同样的观点。商丘一中从活动入手,进一步丰富育人载体,相继开展了“创建书香家庭”“传承好家风,弘扬好家教”,以及“传承家风,七夕有爱”“传承家风,浓情中秋”“爱国情长,敬老情真”等系列活动。王付山以“创建书香家庭”系列活动举例,告诉记者,系列活动包括“阅读培养学习能力书香涵养人格心灵”读书讲座、“营造读书氛围有指导阅读”读书沙龙、读书经验交流会、亲子共读征文比赛等内容,丰富多彩,吸引了一大批家长参与进来。“‘创建书香家庭’系列活动开展以来,已连续举办7届,表彰书香家庭425个,汇编《家有书香》7册。”王付山说,更重要的是这些活动的开展促进了良好家庭氛围的形成,更多家庭从家庭中得到家庭教育的启发,家长素质和育子能力得到提高,亲子矛盾、家校矛盾减少。
家庭教育关乎广大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民族的长远发展,《指导意见》中指出:“到2025年,全省各级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办学率要在90%以上。”在新时代,学生家长将通过家长学校成为教师的“合伙人”,而家庭和学校也将成为“共同体”,同心共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导师面对面·余映潮
■ 加强对学生的语言学用训练的教学研究,应该尽快地成为语文教师的重点研究内容
■ 我们平时所说的字、词、句、段、篇,就是课文教学资源的基本组成部分
■ 让我们牢牢地记住新课标的有关“叮嘱”,将课文当做教师眼中进行语言学用教学的宝贝
加强对语言学用训练的教学研究
余映潮:河南教师成长书院终身导师,特级教师,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全国中语会名师教研中心主任,创建了“板块式、主问题、诗意手法”阅读教学艺术体系,曾被张定远誉为“中青年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研究的领军人物”,已在各类语文专业报刊上发表文章1600多篇,出版有《中学语文教例品评100篇》等几十本专著。
□ 余映潮
2022年4月,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颁布了。它强化了课程的育人导向,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教学指导性,加强了学段衔接,体现着在学科教学中立德树人的意志。
新课标,点明语言学用训练的教学研究的重要性
这次的语文新课标,再次强调了语文学科教学的核心的任务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告诉了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突出对学生的语言学用训练,这也指导着我们提升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能力。如——
第一,新课标明确地规定了语文课程的性质——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第二,新课标同样明确地定义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第三,新课标明确地指出了“语言运用”在核心素养中的核心作用——
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都以语言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
新课标明确地阐释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以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综合构建素养型课程目标体系。
新课标设定的学生的“学习任务群”中,“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任务群放在首位——
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形成良好语感;通过观察、分析、整理,发现汉字的构字组词特点,掌握语言文字运用规范,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奠定语文基础。
…………
上述这些极其重要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要求,无一不是将“语言运用”作为首要的教学内容规定了下来,表现出一种指令性的突出学科性质特点强调与规定。
但我们日常课堂中的课文阅读教学中,基本上是没有关注或很少关注学生的语言学用训练的。
我们习惯关注的是什么呢?是对课文的解析式教学:在语文课上,几乎所有的语文教师都习惯向学生提问,基本上都指向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是一种很严重的偏离,我们在很大程度上偏离了语文课程的根本特点,将“学习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变成了单纯解析文章内容的课程。
因此,在新课标颁布之后,加强对学生的语言学用训练的教学研究应该尽快地成为语文教师的重点研究内容。
纠正偏离,走上关注学生的语言学用训练之路
怎样使我们改变陈旧的教学习惯,在关注学生的语言学用训练上迈开稳健的步伐呢?
第一,提升我们的教学认识,严格按照新课标的理念与要求,习惯在课文教学中首先关注学生的语言学用训练。
第二,养成提取教材中、课文中的教学资源的好习惯,整合出更多的语言教学资源,有力度、有厚度地落实课堂教学中的语言学用训练。
教学资源,是教材中用于对学生进行训练、让学生得到有积累的语言材料;是用于对学生进行语言学习运用、读写技能训练、学习方法养成、语文知识积累、情感熏陶感染的教学材料。我们平时所说的字、词、句、段、篇,就是课文教学资源的基本组成部分。
就一篇课文本身而言,可用于课堂训练的教学资源主要有:文体、文化、文学、文章知识;生字难字与词语的理解与积累;句式与段式的学用;朗读的与背诵内容的积累;基础阅读能力的训练,如文意概括、层次划分、关键句提取;高层阅读能力的训练,如表达作用品析、表达果阐释、艺术手法欣赏;思维训练,如对比分析、想象创造;文章构思的写作形式借鉴,等等。如果将它们用于教学与训练,则无一例外地全都与“语言运用”有关。
第三,实践并创新阅读教学中的语言学用训练的新角度、新形式、新方法。如:其一,减少课文阅读教学中“分析”的量,降低“分析”教学的比例。其二,增加课文阅读教学中“语言教学”的时间比例。其三,将课文阅读教学的设计向“语言学用”进行重点倾斜。其四,丰富课堂教学中“字词教学”组合形式与教学的“量”。其五,教学中更巧妙地运用“读写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动笔实践的机会。其六,关注对精美段落的利用,或朗读背诵,或批注评点,或“段式学用”。其七,加强朗读、背诵活动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其八,创新课堂教学中的概括、阐释、简介、评说、描摹等“语言运用”的活动形式。其九,创造出新的实用的专门进行语言训练的“语言学用”课型……
从一个课例分析到“语言学用”,训练活动这样开展
下面是我的一个全新的教学创意,《大雁归来》的“语言学用课”——
入课之后,介绍作者、文体等背景知识。
语言学用训练活动之一:字词训练。趣味话题:一组字词又一组字词。
请学生从任意角度对字词的组合进行发现,如下面就是一组:燕子、大雁、主教雀、花鼠、乌鸦、棉尾兔、田鼠、环颈雉、沙锥鸟、猫头鹰、半蹼鹬、红翅黑鹂、黑脸田鸡。
学生自读课文,进行发现,并介绍给大家。
老师从难读的字、表示大雁“说话”的词语、文中短语等不同的角度,给学生展现一组又一组的字词,进行字词积累教学。
语言学用训练活动之二:概说训练。趣味话题:一个句子又一个句子。
教师出示要求,请学生试用一个短语说说作者笔下的大雁。学生观察课文内容,进行说明——
三月的大雁、从南方归来的大雁、春天的大雁、宣告新的季节来临的大雁、直线飞行200公里的大雁、以家庭为主要组成单位的大雁、每年一度进行迁徙的大雁、每年三月,都要吹起联合的号角的大雁……
教师小结,学生在课文中进行批注。
语言学用训练活动之三:描述训练。趣味话题:一次描述又一次描述。
请学生根据话题,结合课文内容,自选角度,以“春雁生活剪影”为题,进行一次描述。
学生进入课文,研读课文,寻找材料,动笔写作,课中交流。如:
1.三月的大雁回来了。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猎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它们低低地在沼泽和草地上空曲折地穿行着,向每个刚刚融化的水洼和池塘问好。
2.我们的大雁又回来了。在沼泽上空做了几次试探性的盘旋之后,它们白色的尾部朝远方的山丘,慢慢扇动着黑色的翅膀,静静地向池塘滑翔下来。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
这个课例的教学内容,全是语言学用的内容,每位学生都有丰富实在的课中学习收获。从这个角度来看,每篇课文都是教师眼中进行语言学用教学的宝贝。
让我们牢牢地记住新课标的有关“叮嘱”——语文课程在推广普及通用语言文字、增强凝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立文化自信、培育时代新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从现在起,让我们一起加强对语言学用训练的教学研究。
优化线上教学的“输入”与“输出”
□ 马晓燕
受疫情影响,线上教学成了学生学习的特殊教学方式。没有教师的当面提醒和互动交流,如何提升学生的隔空学习果成了教师和家长为关心的话题。
结合实践,笔者分享自己的一些思考和团队教师们的做法,以便共同探讨。
一、多举措直播增强输入果
1.同一班级的科任教师应尽量使用同一种直播方式,要能支持屏幕共享,可直接播放教学视频等,可直接书写讲解,能在电脑页面上圈画重点批画标注等,更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
2.提升教师信息化能力水平,提高课堂教学“输入”的高性。
3.用好优质教学资源平台。教育资源服务平台、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各省市智慧教育平台等,都有很多优质教学视频、课件、教案、习题等同步教学资源,教师可精选视频边播边停边提问。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提升课堂教学输入果。
4.加强教学互动,提高线上教学果。比如要求学生以不同的标记符号做笔记,课后让学生拍照上传听课笔记。课上随机点名或在互动消息上要求学生回答问题,督促学生专注听课。
5.推送优质教学短视频,满足个性化学习需要。的教学短视频,可从网络资源平台直接获取,也可以自主录制讲题视频。视频越是短小,学生越能够学得专注一些。
二、多形式管理提高输出实
要想学生学得好,高输入是前提,有输出是目标。
1.选好作业布置软件。教师所选的作业布置软件,要利于教师查看学生作业,而学生不能互相观看,避免抄袭;要有平台大数据,记录学生学习轨迹,便于教师及家长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情。要便于教师操作和管理,比如能限定作业提交时间,能及时推送提醒消息,等等。
2.创新作业形式,提高输出果。可以让学生整理听课笔记、办手抄报、画知识结构图,或者录制诵读作品、讲题视频,也可以布置动手操作或实验制作类作业等。这些作业形式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内化吸收、外化输出。比如录制讲题视频时,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因为学生会做不一定会讲,而真正会讲了,理解会更通透、更深刻。实践证明,录制讲题视频能锻炼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堪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高能方法与途径。
3.用好线上学习小组。比如录制讲题视频时,可以借助学习小组促进互助互学。通常可以4到6人一组,尽量组间同质、组内异质。教师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将学生编号,然后按题目难易程度给不同编号的学生分配讲题任务。录制讲题视频时,一般每人每次只布置一道题,学生录制后发送到小组群里。同学之间可互相观看,学他人之长,为自己助力。
4.家校合作,同心育人。线上教学不仅需要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还需要家长给予大力支持和配合。比如家长要为孩子营造安静的学习环境,要教育并管理好孩子,孩子学习时能用得好电脑、手机,学习结束能放得下电脑、手机,等等。
教师要与时俱进,探索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方式,也可进一步研究学生线上自主学习的途径和方法,让教育资源共享,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后宅中学)
导师面对面·陈宇
■ 真正的好管理不是把人管得老老实实,而是要激活每一个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班级发展和个人成长的双赢
■ 学生参与班级管理不是为了减轻班主任负担,更为重要的是对其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
■ 班级管理从来就不是为管而管,管理的目标也不仅是为了拿到评比的流动红旗
用目标管理引领学生发展
陈宇:河南班主任智慧书院导师,南京第二十七高级中学教师,中学化学高级教师,班主任工作研究专家。《班主任》《班主任之友》等期刊封面人物和专栏作者。出版《从合格班主任到班主任》《班主任工作十讲》《学生可以这样教育》《班主任工作思维导图》《班级管理课》等多本专著。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的主要工作之一。如何提升班级管理的质量是很多班主任关心的话题。但我认为,我们首先要对什么是“好的班级管理”有明确的认识。能管住学生,学生听话,甚至获得流动红旗等,并不一定说明班级管理的质量就是高的。真正好的班级管理不是把学生管得老老实实,而是要激活每一个学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实现班级发展和个人成长的双赢。在班级中,学生不是被管理的对象,而是管理的参与者和管理的主人。
班主任在追求班级管理绩时,一定要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
用好的班级管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管理的要义之一就是“分工”。班级管理事务繁杂,不可能都由班主任一个人做。所以,班主任总是会带着一些学生共同把事情做好。但是,我们应该清楚,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工作主要目的是展示、锻炼、提升自己,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当然,在客观上也为班级发展做出了贡献。学生当然可以帮班主任的忙,为班主任减轻负担,但那不是我们让学生参与班级工作的主要目的。
班级管理工作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要想健康成长,必须满足三种基本的心理需要,即自主需要、能力需要和归属需要。显然,仅仅是学习,不可能让所有学生的心理需要得到满足,而多种多样的班级工作却可以不同程度地满足各类学生的心理需要。班主任可以从满足学生心理需要出发设计良好的班级管理机制。包括:
1.学生对工作有一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满足其自主需要;
2.学生能干到他喜欢的、擅长的工作,满足其能力需要;
3.学生在工作中能感受到被班级需要、被同学接纳,满足其归属需要;
4.坚持多元评价,让学生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
理论指导实践,我在班级里运用的很多管理机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学生。如下表所示:
满足学生基本心理需要的班级管理机制
管理机制
可满足的心理需要
值日班长制
归属需要、能力需要
岗位招标制
自主需要、能力需要
因人设岗
能力需要
班级活动投标制
能力需要、自主需要
小组合作制
归属需要、能力需要
项目负责人制
能力需要、自主需要
团队管理制
能力需要、自主需要
班级大会制
归属需要、自主需要
以班级管理为抓手,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016年教育部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发展的人”为核心,具体体现在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方面。好的班级管理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大有帮助。参与班级工作可以锻炼学生的能力、改良人际关系、培养创新精神、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一些好品质,如责任感、吃苦耐劳的精神、奉献精神、公德心,纠正学生错误的价值观,如“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等等。
所以,班主任在工作中一定要思考:我的管理是不是对学生素质的提升有帮助?
以目标管理引领学生的发展
说到管理,有一个基本的但也容易被忽视的理念,那就是要“有”。一般我们总会用“勤勤恳恳”“一心扑在工作上”“关爱学生”等语句来表述班主任的努力和,这些描写都在讲态度。当然,工作态度很重要,但仅仅态度好是不够的。
管理必须有。所谓有,就是要实现目标。班级管理从来就不是为管而管,管理的目标也不仅是拿到评比的流动红旗。事实上,学校所有的工作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发展学生。班级管理中无论是组织机构、管理流程或规章制度,所有这些都是为发展学生而设计的。所有与发展学生无关的活动,都是无的,而且会浪费资源。所以,班主任在工作前首先要思考:我做的这件事与发展学生有关吗?然后再想:我可以怎么做?后再想:我这样做达到目的了吗?这就是以目标为导向开展工作的目标管理。
班级管理,一定要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
目标有大有小。发展学生是大目标,大目标可以指明工作的大方向,但对具体的工作指导性不强,所以还要把这个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短期目标,围绕目标制订工作计划,按计划制订方案,执行并完成方案。实现目标的过程肯定不是一帆风顺的,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困难。班主任要仔细查找原因,克服困难,为实现目标扫清障碍,直至目标达成。
目标具有相关性,一个个短期“小”目标实现了,长期“大”目标就能达成。如果班主任把若干年培养学生的长期目标,分解到学期工作目标,再分解到每周工作计划,后是“今日事今日毕”,这样的班主任工作就绝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每天都有创造性,每天的工作都是卓有成的。
(本文图片:本报资料)
好的师生关系,既彼此依赖,又给彼此空间
□ 刁彦昌/文图
一些学校把班主任办公室搬进教室,让班主任像“老母鸡”似的看管学生,他们认真上课。看到这种现象,我不由得想起我的学生年代:班主任经常会悄无声息地出现在教室外面,透过窗户往里窥视。学生偶然往外张望,与班主任四目相对,便吓得魂飞魄散。多年过去,回想起那一幕,我依然有不寒而栗之感。
在我看来,班主任入班这种“老母鸡”式的班级管理方式治标不治本。如果这是学校的一种管理尝试或权益之策,一些班主任也愿意尝试入班办公,以及时了解本班学生的思想和学习状况,并无不可,我们应对此给予理解和支持。但是,如果要求学校所有班主任都入班办公,就有些形式主义了。
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诚然,班主任入班办公,也不是完全没有好处。比如,班主任能及时掌握本班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动向,监督班级课堂纪律,及时处理各类偶发事件,严格落实各项管理措施。这种办公方式对于一个刚参加工作的新班主任来说,无疑有利于了解班情、班风、班貌,从而提高班级管理率。但同时,这种班级管理方式也有不少弊端:
其一,影响师生之间的基本信任。教育的前提是尊重,班主任在教室后面办公,让学生时时处于被监控之中,影响学生对班主任的好感和亲近感,甚至会反噬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师生基本信任。如果师生之间连基本的信任都丢了,很难想象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教导会走向哪里。
其二,影响科任教师的课堂教学。面对后面坐的班主任,在台上讲课的老师大多反映很不自在。平时讲课的时候,还可以天马行空,即兴发挥,现在后面多了“外人”,难免拘谨、紧张,进而影响课堂果。
其三,影响学生的情绪。班主任入班办公的管理方式,使学生失去了“独自修炼”的机会。这样的严格管理下,学生的内心也是高度紧张。人是有情绪的,情绪是需要释放和宣泄的,这种被“无缝隙”管理压抑下的情绪,一旦离开了班主任的视线,不但会爆发,更会“爆炸”,极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其四,影响班主任专业成长。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没有自由支配的时间,这对于学校是真正的威胁。”班主任入班办公,意味着在校时间全部用在监管学生,失去了很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再加之满耳朵都是科任教师的讲课声、课间学生的喧闹声,难以集中注意力专心致志地备课、读书等,也没有了在教师办公区内与其他老师讨论交流问题的机会,并不利于其学科教学和班级管理水平的提高。
提升自我管理意识是学生成长的开端。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班主任不是监控摄像头,班级管理是做人的工作,不是监督,无须每时每刻把学生纳入视野中。班级管理有“管”的成分,但本质上是“理”的艺术,即通过制订切实可行的班级规章制度,引导、疏导学生朝着既定的方向努力,进而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良好习惯。班级管理中,学生需要自我支配时间和自由发展的空间,因为这更有利于学生成长。试想一下:如果离开班主任,学生就不学习,班主任不在班里,学生就捣乱,我们的教育是不是出了大问题?
真正的教育,不是靠严密的监督就能实现的。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彼此依赖、彼此交流,还能给彼此空间。物理上的拉近关系或许能取得一点成,但只有让师生在心理上拉近关系,才能真正地架起沟通的桥梁。
(作者系河南省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夏邑县第一高中教师)
对话德育工作先进校⑦
■ 结合学科内容和特点,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强化学科渗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 以校内为主阵地、以校外为辅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为学生的成长搭建多元舞台,助力他们精彩绽放
■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不仅关乎学生的健康发展、家庭的幸福和睦,而且关乎社会进步、富强和民族复兴
大中小学协同共进,探索德育新途径
□ 本报记者 王帅民
近期,一场震撼人心、催人奋进的“大学生中学生同上一堂红色故事课”主题巡讲活动,在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拉开帷幕。河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红孩子学校”大学生红色故事巡讲团成员,走上讲台、化身讲师,为该校学生讲起了一段段动人的红色故事,深受欢迎。作为河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教研基地”,这是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创新探索“大思政课”课堂教学形式的又一次有益尝试,果显著。
大中小学衔接,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
多年来,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从未停止探索德育工作的创新之路、实之策,获评2021年河南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如今,他们又有哪些新的思考和实践?近日,记者采访了该校主持工作的副校长李杰明,以期解开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德育工作的创新密码——
立足新平台,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新格局
教育时报:2021年11月,河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教研基地”在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揭牌成立。请谈一谈新时代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将如何利用好这一平台,大力推进德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李杰明:河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为我校揭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教研基地”,使我校的思政课建设进入快车道,为我校的德育工作再上新台阶提供了新引擎。
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
作为一所河南省教育厅直属的完全中学,我们会深入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进一步依托河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教研基地”这一平台,结合学校实际,在如下几个方面重点发力,推动德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是用好河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优质思政课资源。依托高校的引领,做好顶层设计,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整体推进,科学设计我校不同学段思政课的目标定位、教学内容配置、运行保障机制等。通过各学段的分工协作,形成层次贯通、学段目标合理的育人体系;根据思政课的教学规律、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等,构建起纵向贯通、系统科学、有机衔接、螺旋上升的思政课教育体系,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二是建好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我校将继续围绕“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要求,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的培训,制定思政课教师能力提升培训计划,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求和内容纳入教师的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和师德师风、教学能力专题培训等,不断增强思政课教师的育人本领,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
建立思政课共研机制,让德育更有实
三是充分发挥学科课程的育人功能,打造育人格局。为充分发挥学科课程的育人功能,我校将继续引导、鼓励全体教师结合学科内容和特点,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强化学科渗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目前,我校开设的“大思政课系列课程”,既有规定开设的课程,也有主题班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讲堂、附中青春讲坛等独具特色的校本思政课程。同时,学校重视“行走的思政课”建设,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新乡市博物馆、新乡市史志局等校外实践基地深入学习,让思政课与时代同向、与现实同频、与实践同行,切实增强育人果。
四是加强集团校间的合作,形成协同育人机制。目前,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育集团共有7所成员校。未来,在前期集团校有合作经验的基础上,我校将携手各个成员校开展跨学段的思政课研究,推进集团校思政课的一体化建设。
搭建多元成长舞台,助力学生精彩绽放
教育时报:开展活动、搭建载体,是德育实施的有途径。多年来,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搭建起了多元优质平台,取得了丰硕成果。请简要介绍一下,能够突出学校育人特色的活动有哪些?
李杰明:近年来,我校以校内为主阵地、以校外为辅阵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为学生的成长搭建起了多元、多彩的舞台,助力他们精彩绽放。我校的德育活动共有十大类。
一是主题班会。每学期开学初,各学部班主任都要根据年级特点制定出本学期的主题班会计划,并于每周一下午有序开展,促进学生的习惯养成。
二是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学校坚持每周一早上举行升国旗仪式,开展“国旗下讲话”活动,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
三是主题团日活动。在传统节日、法定节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等节点,学校统筹开展各类主题团日教育活动。
四是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学校开设了“法律讲堂”,邀请校外法治宣讲员到校做“宪法知识”“民事权利”“未成年人保护”“校园欺凌防治”等方面的专题报告,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
五是宣传教育活动。学校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开展“交通”“饮食”“防溺水”“防网络诈骗”“防疫”等多方面的教育活动,强化学生的意识和能力。
六是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学校开展了“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戏曲文化进校园”“‘非遗’进校园”等相关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让学生了解、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七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校成立了“青少年自我发展与生涯规划指导中心”,常态化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指导中心充分利用心理健康课程、宣传栏、“阳光信箱”及校园广播站《心灵之声》栏目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八是校园文化节。校园文化节共分为六大主题,包括体育节、语文节、外语节、科技节、读书节、艺术节,学生全员参与,有培养了他们的核心素养——自主发展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合作沟通能力及创新实践能力。
九是学生社团。目前,学校共有社团35个,如中国舞社、梨园雅音社、传承国乐社、求真化学社等,多次荣获省、市级荣誉。多年的实践证明,学生在参与社团活动的过程中,施展了才华、提升了素养,也为确立人生目标和做好职业规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十是研学实践活动。除了校内活动,学校还积极开拓校外的教育资源——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新乡综合试验基地、新乡好人馆、“辉县人民干得好”展览馆等,都是学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的成长基地。
通过以上成长舞台的搭建,学校的德育走心更入心,取得了显著成和诸多荣誉,先后荣获“首批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特色学校”“河南省中小学体育艺术一校一品示范校”“河南省文明标兵学校”“河南省书香校园”等多项荣誉称号。
扎实开展家访,形成家校共育强大合力
教育时报:为强化教师服务意识,促进家校共育,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扎实开展家访工作,成显著。请问具体是如何实施的?
李杰明: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不仅关乎学生的健康发展、家庭的幸福和睦,而且关乎社会进步、富强和民族复兴。
近年来,我校积极探索推动家庭教育发展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以家访为抓手,不断总结提升经验,形成了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的家庭教育工作体系,并取得一定的成。
一是高度重视,目标明确。学校专门成立了家访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关于开展“密切联系群众、教师走访家庭”家访活动的实施方案》,设置了“学部—年级—班级”三级工作小组,以制度保障家访工作落实落细、取得实。
引导学生立大志、成大才
在家访前,各级工作小组会做足准备工作,根据实施方案组织召开家访专题动员会,使老师们充分认识到开展家访的重要意义。为活动的有序、有进行,各班会提前确定家访小组教师名单,一般以班主任为主、以科任教师为辅,每组至少3人,班主任担任小组长;各班家访小组具体制定本班的家访计划,明确家访时间、家访对象、家访内容等具体内容,并与学生家长进行联系。
二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整体来讲,我校的家访活动形式灵活多样,内容翔实丰富,不敷衍、不应付,注重实际果。一般以登门走访为主,以“云家访”为辅,原则上全员家访,分批推进。
家访的重点是单亲、经济困难、学习困难、心理障碍、思想和学业有重大变化等七类学生家庭。家访的内容分为学法指导、心理辅导、家庭教育、教育等四大主题。
“云家访”是疫情防控形势下的创新之举。老师们通过网络平台与学生家长见面,打破了时空限制,同样取得了良好成。
三是树立先进,交流提升。按照学校要求,家访工作做到“四个一”:班级有一份家访计划、每个家庭有一份家访登记表、教师有一个家访记录本、学年有一份家访总结报告。因此,家访结束后,各工作小组教师都会认真整理家访学生情况记录,深入分析学生状况,并与科任教师沟通交流,促进教育的针对性;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进行回访,总结育人规律,提炼育人理念,促进家访果的大化。
同时,为树立模范、鼓励先进、优化工作,学校组织开展“家访手记”征文和“家访先进个人”评选活动,并上报市教育局。“家访手记”中记录着教师家访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得失分析、创新经验、存在的问题、困难及解决的对策等,学校会择优在校园网“家访园地”专栏和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上进行展播。同时,年级、班级之间,采取定期交流汇报的形式,强化分享交流。
总体来说,通过家访,增强了我校家校育人的合力,促进了学生的长期、和谐、稳定发展。
(本文图片由学校提供)
编后:
系统、地呈现2021年河南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的特色实践和有益探索,促进经验交流和分享,本版的“对话德育工作先进校”系列报道,目前已对7所学校的德育创新实践进行了立体化报道呈现,到此告一段落。德育创新,永远在路上。本版将继续聚焦2022年河南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的实践智慧,敬请关注!
教育部印发评价指南,推进特殊教育高质量发
六问答,详解《特殊教育办学质量评价指南》
切实加强网络暴力治理!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
拓展知识:女演员傅狄个人资料